今年入汛以来,汉中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,坚持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逐级夯实工作责任,及早动手排除隐患,科学组织防抢撤,以“五个坚持”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,实现了防汛抗洪救灾“零亡人”。
一、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第一目标。建立领导干部下沉一级和市级领导包县区、县级领导包镇街、镇街干部包村组、村干部和网格员包户到人“四级包联”制度,细化镇村监护人、邻里帮扶人、网格员“人盯人”措施。在应对“7·24”嘉陵江洪峰过境等过程中,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坐镇指挥、调度部署,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驻扎一线、市级分管防汛救灾的同志深入片区开展工作,256名县级干部、1203名部门干部下沉一线,17385名镇村干部、网格员全员上岗,用干部的辛苦指数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。
二、坚持把坚决果断撤离群众作为工作原则。把涉险群众转移避险作为最直接、最关键、最有效、最安全的防汛抢险措施,坚决落实“三撤离三到位三步法”,即凡是有风险的全部撤、达到雨情汛情预判值的提前撤、遇到突发险情的立即撤,做到干部到点、网格到户、特殊人群到人,落实雨前撤、雨中防、雨后查“三步”工作措施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涉险群众撤离范围,提前备好撤离预案、撤离线路、撤离点位,坚决做到“五个一律撤离”,即住在沟口迎水面一律撤离,河岸建筑整改没有到位的一律撤离,一年内有切坡的坡下建筑和工地一律撤离,高差明显、排水不畅的洼地一律撤离,坡上土松石碎、树歪落石迹象明显的一律撤离。7月以来,全市3993名镇村监护人、3171名网格员、4500名邻里帮扶人紧盯涉险群众,落细撤离转移、安置管护、汛后返回“三个人盯人”措施,撤离并妥善安置涉险群众17.24万人。7月17日留坝县洪水过境时,县级干部连夜带队深入镇村“叩门敲窗”“叫应叫醒”,组织677户1721名涉险群众及时撤离避险。7月24日,嘉陵江略阳至宁强段出现超保证洪水过程,以“迅”应“汛”,组织略阳、宁强县9.61万群众6小时内转移转移完毕,有效保障群众生命安全。
三、坚持把联防联控联调联动作为重要机制。统筹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防汛,前移风险防控关口,建立与上游甘肃成县、徽县等地区信息共享机制,密切关注雨、水、灾“三情”和水流量、水位“两量”,强化局地短时突发暴雨、洪水、泥石流等灾害预警,实现上下游、接壤区工作互联、信息互通。制定全市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物资一张图,结合气象云图,将市县专业救援队伍配置、物资储备库位置和大型救援装备配备等标在图上,前置救援力量、实施挂图作战、就近调配装备,确保遇有灾情快速应对。“7·24”嘉陵江洪峰过境前,及时调派驻汉部队官兵和公安、消防、电力等单位人员400余名,与当地干部、民兵、群众一道抢险救灾。强降雨期间,防汛办、气象、水文、水利、自然资源、住建、消防等部门联合值守,以气象信息为先导下达暴雨预警指令,启动市县应急响应,通过平台“点对点”发送短信和语音外呼等形式,及时向暴雨落区的镇街、村组责任人和涉险群众预警,一键直达、“穿透式”叫应叫醒干部群众。据统计,汛期累计叫应干部群众44.67万人次,确保了防汛安全。
四、坚持把依法防汛科学防汛作为基本遵循。出台《汉中市各级防汛责任人防汛应急响应主要责任清单》,明确防汛责任人的法定职责和上岗履职、靠前指挥、下沉一线具体要求。交警、交通等部门联合实行突发极端暴雨天气及时封控道路工作机制,交通、应急、水利等部门建立快速预警响应机制,水利、住建等部门科学规划汉江、嘉陵江沿线和中心城区防洪水撤离范围、撤离路线,确保遇有灾情第一时间应对。在“7·24”嘉陵江洪峰过境过程中,市防指启动应急响应后,略阳县依法拉响防空警报,160余名公安交警和500余名干部迅速上岗,封控沿江危险区域、组织群众撤离,防汛抢险秩序井然,洪峰安全过境。创新实行12345热线受理突发洪涝灾情报告制度,发动广大群众及时发现、报告灾情险情。加大科普宣教力度,制作《汉中市汛期人员撤离警示片》,通过村委会、村民小组会、院坝说事会等形式组织群众观看达100万人次,群众防汛意识明显增强。
五、坚持把党建引领干群齐心作为有力保障。7月以来的持续降雨导致全市27.02万人受灾,直接经济损失约24.44亿元。面对严重灾害形势,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、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的工作理念,构建“党组织领导、党员带头、社会参与”的应急抢险组织体系,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克时艰,坚决打好防汛救灾“阻击战”。市委市政府派出由市级部门党组书记牵头的11个工作组深入54个暴雨落区镇街指导抢险救灾工作。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奔赴抢险救灾一线,112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060支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抢险队,各级党组织和5.5万名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受灾群众不等不靠、第一时间开展灾后基础设施抢修、水毁农田及水利工程修复等工作,略阳县洪峰过境3小时主城区电力就得到,镇巴县“8·4”洪灾后一天便抢通主要道路、电力、通讯设施。
目前,民政临时救助、应急灾困救助、农业保险理赔、损毁房屋重建等方面的政策,受灾群众应享尽享,生产生活秩序已恢复正常。市内干线公路、重要农村公路和主要电力、水利、通讯设施已全部抢通。全市梳理灾后重建项目285个,预计总投资19.5亿元,正在积极申请中央和省级救灾重建项目资金,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。